袁隆平讓你來種地
過完傳統的七夕節,盼望著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可能很少有人會知道這幾個節日之間還有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很「年輕」的節日,在 2018 年正式設立,每年的的秋分

過完傳統的七夕節,盼望著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雙節,可能很少有人會知道這幾個節日之間還有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很「年輕」的節日,在 2018 年正式設立,每年的的秋分就是節日時間。
今年 9 月 22 日就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作為讓農民豐收的功臣之一,袁隆平在節日來臨前也很活躍,參加共和國勛章的授予儀式,進入新的語文教材,甚至在一場助農直播中出鏡,對年輕人提出了更多的期望。
袁隆平讓年輕人來「種地」
我希望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是高科技的農業,不是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希望廣大知識青年投身農業研究!
在直播中,今年剛滿 90 歲的袁隆平表達了希望更多 90 后投身現代農業的期望。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振興鄉村,用自己的農業研究幫助更多的農民脫貧攻堅。

之所以邀請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現在農業,也是因為現代農業確實缺人。農業部一直求賢若渴,持續發布著現代農業的人才支撐鼓勵計劃。在某些區域,大學生初次創辦現代農業企業,最高甚至可以獲得 10 萬元補貼。
但即便如此,農業和有百薪年終獎傳說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比起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實在是弱了不少。因此在多年的政策號召和支持下,現代農業的新鮮血液依然很少。

在曾經的士農工商體系中,農民依然是有吸引力的職業。
但今天,大部分人對農業的印象卻是地里刨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形象,辛苦勞累,日夜不休。而農業的另一種可能反而關注者寥寥。
撒藥觀天,智慧養豬,現代農業不是「面朝黃土」
年輕人不想從事行業,很大一個原因是這個行業辛苦、回報率低,還有不少危險的因素。

▲ 勞作是辛苦的 . 圖片來自:《白鹿原》
危險之一就在撒農藥上。
農民在田間噴灑農藥時,皮膚易被農藥污染,農藥容易經皮膚和呼吸道吸收發生急性中毒。但要是不灑農藥,病蟲害就會纏上辛苦種植的莊稼。是要一季莊稼的顆粒無收,還是未來用身體承受農藥污染的代價?大部分的農民選擇了后者。
這種選擇悲壯也無奈,現代農業的存在的意義就是讓這種二選一不再發生。人的皮膚易被污染,那機器可以代為承受。在農作物不高的地方用噴藥器、灑藥車打藥,遇到玉米這類生長密度高的作物和蓮藕這類生長在水里的作物時,就用無人機打藥。

▲ 農用無人機遠比民用航拍無人機更大
它的回報率也在提升。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通過改良育種,水稻的產量可以從每畝 300 斤提升到每畝 1000 斤。產量翻三番,對于從事農業的人來說,這也意味著回報的翻番。
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這樣的機會都有很多。美國農業科技公司 「Indigo AG」就在做非轉基因種子的處理產品,通過自然產生的微生物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升級種子,給農作物提升更多的微生物,創造更好的莊稼培育條件,回報率越來越高不是夢想。

而在生豬養殖場中,PSY(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數據非常重要,它代表母豬每年能生多少崽。在保證母豬健康的情況下,這個數字當然是越多越好。
而中國養豬場的平均 PSY 數據相較美國養殖場少了 10,這意味著我們每頭母豬都要比美國母豬少生 10 個崽。再考慮到中國的養豬成本是美國的兩倍,這一切都有更多的機會。

科技公司也在全方位地參與到提高回報率的探索中。阿里、京東就是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觀察養殖家禽,降低養殖的成本和淘汰率,通過技術監測每只豬崽的健康情況。
莫斯科農場的奶牛則是戴上了 VR 眼鏡,快樂產奶,提高產奶量。

增產的同時,成本也在降低。在農業采摘這個環節,就有研究團隊在想辦法幫農民做到更低成本、更高效的采摘方式。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研究機構就開發了采摘覆盆子的機器 Robocrop,每天可以采摘超過 25000 個覆盆子——遠超 8 小時工作制中工人單日人均 15000 個的采摘量。比利時企業 Octinion 也有草莓采摘機器人,5 秒識別一個草莓,還會把長得更好的放在包裝上方吸引顧客。

▲ 圖片來自:The Times
全球最大的農業機械制造商 John Deere 在這個過程中更是沒有缺席,他們推出的多款智能化的務農設備都成了農民的好幫手。不受復雜城市道路的限制,自動駕駛技術就被 John Deere 放在了拖拉機上。這個拖拉機可以自動收集數據,還能播種、收割。
有了它,農民的雙手不用握住方向盤,在車廂里呆著就能輕松完成一天的工作量。這種工作強度,恐怕會讓不少社畜都羨慕不已。

在這個現代農業的流程中,人并沒有被剔除出去,但它在很多生產環節的重要性已經被大大的降低了。反而是在種子的優化培養等方面,人的作用比以往作用更大了。
現在農業的人才,更需要的是培育更好的種子,設計更好的農業硬件,為農作物智慧生長創造優良的條件。
現代農業,我們不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現代農業實在太美好了,足夠高的機械化程度讓農民的工作更輕松,回報更高。但這很可能不是我們的現代農業,換句話說,中國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用得上這樣的現代農業技術。
美國的非農人口占國民總數近 99%,即以 1 個農民養活了 99 個美國人,同時還保證了出口。
美國還有不少大規模的農場,他們生產民眾日常消費的農產品,超大規模的農場在數量上只占農場總量的 2%,但卻供應了全美 50% 的農產品。

▲ 超人家的農場規模也很大,雖然不是最大的那類農場,但超人的養父也是自動化作業的 . 圖片來自:《超人:鋼鐵之軀》
只能說,美國大農場在控制了機械化作業成本后,大規模的種植培育也發揮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天播種的季節,美國農民可以坐在拖拉機上一坐 18 個小時,監察自動拖拉機的運行情況。拖拉機也是農民的小型的活娛樂設施,他們可以坐在里面追劇、煮咖啡、加熱午餐。
但國內農民的工作環境就沒那么優越了。除了東北、山東等地平原地型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耕種外,我們平??吹降挠猩接兴牡胤酱蠖喽荚谧鼍氜r業。精細農業的另一重意思就是像美國那樣的高度機械化作業幾乎不可能,沒以前那么辛苦,但還是比美國農民辛苦。
而二八定律在國內的養殖、種植業也并不適用。睿畜科技的 CTO 張騰飛就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中國最大的養殖企業是廣東的溫氏,但也只占了中國養殖體量的 3%。養豬行業的前八名,一半以上是我們的客戶,但他們的養殖體量也只占到了這個行業的 7%。中國還有 50% 以上的豬肉是由那些中小散戶養出來的?!?br />

▲ 電影中成片麥田的取景地多為東北、山東、陜西、內蒙. 圖片來自:《麥田》
規模小,地型限制,中國的農業的種植類目還很多。
這導致幾乎每變一個區域,高科技的設備都需要經過調試才能夠更好的使用。東北的稻田,新疆的棉花,湖北的蓮藕,河南的小麥,云南的紅米梯田……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種植作物對于高科技設備的作業方式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 美麗的景色之下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但不適應大規模的機械化勞作
在這種限制條件之下,大多數從事現代農業的人都想去東北、山東干活。果殼就曾報道過一個農業無人機「飛手」張江旭的故事,即便從學徒變成了帶徒弟的師傅,經驗豐富的他對東北、山東和新疆的現代農業「飛手」們依舊很羨慕:
他們能自動飛,一大片地,提前畫好航線,(飛手)就不用管了,特別快。好幾次看到他們黑龍江的,一天飛了 1000 畝。

這種做好前期工作就能自動化作業的現代農業是農民的夢想。限于多種原因,我們走不了美國的路,但也能努力嘗試日本的道路。
同樣是山地多平原少,同樣是農業種植的條件不佳,日本給現代農業提供的解決方法就是小型農業機器人。通過精細農業,日本最終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糧食自供。
日本甚至有著全球首個機器人農場,能通過農業自動化生產節省一半的人力。但這些科技感滿滿的現代農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還需要科技人才積極地進入農田,收集需求,調配產品,最終為每一個區域的農田都找到最好的現代農業方案。

▲ 日本精細農業下的稻田文化
所以非洲拖拉機服務平臺 Trotro Tractor 的創始人也在說:「我們必須讓農業變得性感?!?br />
而在很多中國人心中都頗有地位的袁隆平也適時發來邀請。
弄月堂專業的農業園藝推廣公司,咨詢農業園藝公司的農副產品推廣,園藝品牌推廣,園林推廣,農業產品推廣,農場推廣和網絡公關營銷服務請來電垂詢。
- 上一篇:光山油茶的“好路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關文章
廣告位